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且主要分为俩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8周,若8周后未愈者即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也可能因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而产生,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为主要原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
 
  ①机械性阻碍:比如儿童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后鼻孔及鼻咽部填塞等。
 
  ②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短而宽,近于水平,易使鼻部及咽部的感染扩散至中耳。此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腭裂患者由于腭肌肉无中线附着点,收缩功能不良,咽鼓管不能主动开发,易患本病。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咽鼓管黏膜的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表面张力受损及变态反应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中耳局部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中耳积液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在病变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变态反应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二级页有炎性介质的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飞行、潜水的激素升降也容易引发中耳炎,临床上称为气压性中耳炎。
 
  任何原因导致的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如老年人,儿童,劳累过度,烟酒过度均可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医生提示:中耳炎长期不治危害大,还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经常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还有其他问题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023-63657999与专家在线沟通交流。

023-63539999

24小时免费预约热线

医院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经纬大道772号